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5月19日下午,2022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共展出我院11位研究生的21件(组)作品。此届毕业生根据各有侧重的研究课题,关照历史与当下、身体与环境、科学与艺术的关系,对媒介与方法、视觉与观念进行深入探索,创作出了一批具有实验意识、思辨精神的多媒介、多样态的作品。

开幕式现场

快速迭代的社会环境缩短了青年学子代际转化的时间,还没走出象牙塔,就要面临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诸多挑战,但这也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的背景之下,他们关注由科技创新引发的新的社会现实,关注持续性的城市化进程中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同时伴随着疫情社会不断变化和波折的三年研究生学习经历,引发他们对后疫情时代人们生活状态和人类未来命运的深入思考,结合研究课题将自身处境与时代语境结合,表达自己与万事万物交流中的艺术感受、生命体验与精神指向。

展览现场

当下“元宇宙”概念席卷而来,对前沿科技、新兴概念本能敏感的青年一代,利用数字媒介对雕塑艺术表达的边界进行大胆的拓展,同时在视觉转译、材料衍化上不懈实验,探索具有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和艺术语言。在作品的展示方式上,此次展览更注重在开放式的展览空间中营造一个相对独立的场域,使作品跟空间、光效、观众发生更契合的关系,给观者带来更丰富的视觉效果和观展体验。

展览现场

21件(组)作品有的关注个体经验、日常生活,极具个性化的表达使得作品成为自我关照的一面镜子,在个体映射的同时,以真实的经验与群体形成共情与共知;有的作品以人文关怀精神,关注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公共空间等问题,通过更为敏感的触觉、崭新的视角、新颖的表达方式,将社会旧议题讲出新语义、带来新启示;有的作品则肩负使命,以宏大叙事发挥雕塑的主题性、纪念性、美育性的社会功能。

青年学子们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借助艺术载体,构建个体生命与国家历史、社会生活、自然环境对话的渠道与场域,努力寻找内心深处的发声源泉,以实验的精神、开放的姿态、真诚的表达为青春注脚,向时代作答。

作品欣赏

孔景才

《丘》

骨头、机械装置

330x130x200 cm

指导老师:陈克

创作说明

在疫情当下的环境里引发我对生命的新感悟,由骨头颤抖撞击,奏响“生命与死亡”之曲,骨粉的弥漫与狂风的咆哮,共同演绎沙丘般浮沉流淌的生命剧场,阐释个体生命放置于大自然与时间语境中的窒息感、无力感与渺小感,从宏观的自然景观视角消解对死亡的恐惧与时间流逝的焦虑。

《绪》

头发、视频

720x300x540 cm

指导老师:陈克

创作说明

收集理发店地上的头发作为媒介材料,以缠绕、打结、洒落等方式塑造成像蝼蚁般渺小的人体,并通过行为表演作为视频素材,以其充满情绪的肢体语言表达生命中诸多心理感受。

郑以文

《斯彼德渤》系列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指导老师:陈克、卓国森

创作说明

“斯彼德渤”为Speed Boy的中文音译,是速度小子之意,作品以眼、足、笼为表现对象,通过视觉语言把速度的抽象概念视化为具象实体,在速度中产生的摩擦与博弈,恰恰也正是我们感知速度的条件与参考。

陈建光

《被遗忘的家园》

混凝土、玉石

210x170x150cm(组合)

指导老师:张弦

创作说明

作品截取建筑场景的一角,将建筑内部的钢结构置换为玉石材质,玉石部分表面雕刻数字符号以及饕餮纹样,当建筑外衣剥落,裸露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载体。当下在科技文明高度发展的语境下,现代与传统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新的精神内核,一起推动着时代的发展。同时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如玉石的不同形态变化与残破的建筑结构,映射出文化传承过程中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的精神博弈。希冀在快速发展的数字文明时代,引发人们文化归属的思考,树立文化自信。

陈俞全

《都市赞歌》

综合材料

3.96米X 240米

指导老师:陈克

创作说明

红白蓝编织物是伴随时代发展生成的一个文化符号,它的起源和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进程相伴相生。因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避免扬尘,这种轻便、耐用、廉价的材料成为见证城市发展的重要视觉符号。创作者选择承载社会发展印记和丰富的文化属性的材料作为一种视觉媒介,以表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建设者坚韧不屈、开疆拓土的精神。

在河面上搭建起的一条红白蓝“彩桥”,成为链接过去和当下的桥梁,在消弭由时代变迁带来的历史距离感的同时,也激励身处后疫情时代的人们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郭成

《重构》

南美柚木、樟木、不锈钢、铜

54cm×26cm×53cm、100cm×94cm×50cm、38cm×28cm×46cm

指导老师:陈克、卓国森

创作说明

作品以人类工具、自然、动物为对象,用榫卯结构的形式语言重新叙述和构建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发人们对人与自然之间不可逾矩的界限进行思考。

《重构——家园》

以榫卯结构的几何形为元素,用符号分割为两面,拥挤的小鸟用楔钉固定,是对“燕尾榫”的趣解,同时凸显两种“家园”的对立状态。

《重构——桎梏》

以 “楔钉榫”的部件拼合而成的视觉形式,隐喻肆意捕杀背后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关系,这是人对自然的傲然驾驭?还是人类给自己预备的桎梏?

《重构——危墙》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防患于未然要从止步于当下开始。

呙文清

《朦胧》

透明树脂

38cm×20cm×55cm、35cm×20cm×50cm、35cm×20cm×50cm

指导老师:高蒙

创作说明

作品用半透明的材质表现人物的外在形象,以半透明材质若隐若现地表现人的内在心理状态,清晰中伴随着模糊,通透中又隐含着朦胧,暗示了人性格、情感中的多面和复杂。

郭志权

《安业民》

玻璃钢

35x38x110cm

指导老师:高蒙

创作说明

安业民曾在日记中写道:“我要永远战斗在海岸上,它是我生死不可分离的土地……”作品塑造了安业民刚入伍在炮兵班当运弹手时工作日常的形象,他把武器视作“亲密战友”,危急时不顾个人安危,为保护军队财产不懈战斗。

《杜凤瑞》

玻璃钢

47x30x110cm

指导老师:高蒙

创作说明

作品塑造了空军英雄杜凤瑞仰望蓝天的形象,战斗功勋永垂青史,爱国浩气长存人间,他忠于党和人民的革命精神鼓舞着后辈奋勇向前。

张昭

《人就是忒修斯之船》

PVC水管,陶瓷厕具,灯带,电子相框

190 × 80 × 200cm

指导老师:陈晓阳

创作说明

于外乡人来说,城中村是他们步入城市前的中转地带,是一个姑且之地。异乡人的流动像水一样,汨汨来去。而城中村亦像“忒修斯之船”一般,其结构中的血液在持续不断地更替着。此件装置作品以城中村出租屋的厕所为原型,将其中的日常物下水管、蹲厕口和盥洗池作为喻体,并将影像置入它们通向外部的通道之口中,意欲体现出此环境中人们的流动。

《地平线家园》

相片,LED广告电子屏,角铁

200 × 50 ×150cm

指导老师:陈晓阳

创作说明

在某一天夜晚,我回到城中村,黑暗中的街巷与楼屋以及其中充斥眼帘的各种物质组成了一个幽深的森林,几乎让人迷失于其中。转角处,一家廉价旅馆的标牌“地平线家园”引起了我的思考:此间“地平线”处于何处?后来,我登上天台,似乎得出答案。连绵的屋顶像一片斑驳的大地,天空在这片大地上得到解放。此装置以电子广告牌的文本与遮于其上的屋顶照片的结合来回应城中村的空间问题。

《风干幽灵之诗》

衣物,衣架,角钢,电子相框,电视机

100 × 60 × 200cm

指导老师:陈晓阳

创作说明

城中村的环境既是相互封闭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它不再是一个乡土社会,异乡人寓居于此,他们之间的距离是城市化的一个“格子”跟一个“格子”之间的距离;一方面,因空间的问题,人们之间的“格子”距离又是如此紧凑,在不经意间,陌生人的世界便会被他人所窥探。城中村的阳台便是这样一个矛盾的(或者说是过渡的)空间。

邱镇宏

《惊蛰》

树脂、不锈钢

200x200x200cm

指导老师:黎明

创作说明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自然生物因时萌发生长。作品表现“茧”中少女挣脱渐渐苏醒、感受呼吸的一刻,自由的意识倾泻而出,如水花般迸发、跃动。

梁尧峰

《盒子》系列

综合材料

140cm(可变)、170cm(可变)

指导老师:杨学军

创作说明

当下,相比于纸媒文本,由流媒体迅速组建成的庞大的图像景观更加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我们似乎无法避免地在消费社会中寻找自身的边界。玩具人偶本身作为一种商品,不难让人联想起消费主义和冰冷的工业复制。回归到个人,快餐式的图像文化也在悄无声息的不断侵蚀改变着人们的主观意识与视觉经验,也许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孙天阳

《生命的刻度》

亚克力

可变

指导老师:张弦

创作说明

作品是由七个亚克力吹制的人形透明躯壳组成,底座下方内置烟雾发生装置。每一个人形既是一个空壳,也是一个容器,烟雾不断充斥其中又不断消散,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消耗。亚克力在视觉上是虚的,在材质中是实的,烟雾在空间中是虚的,但在情感里是实的,以此探讨得与失、虚与实的关系。

《406-201》

综合材料

可变

指导老师:张弦

创作说明

作品的视觉焦点集中在亚克力板材高温熔化的孔洞上,有限的加工痕迹也集中于此,这个孔洞象征我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的突破,也是窥向外部世界的出口。

展览现场

展览信息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School of Sculpture

and Pulic Art

日期:5.19-5.29

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1号厅、2号厅、2A号厅、3号厅

网址:https://www.artvrpro.com/sspa

来源: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合作推广、交流、分享

联系电话:15901436856、15110287188

微信:diaosupindao

邮箱:diaosupd@sina.com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北京考研网 » 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赞 (0) 打赏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